手術可能併發症

(1)  出血,凝血不全(0.2-3%):嚴重時須要輸血,故有輸血併發症之危險,甚至須術後緊急剖腹探查。

(2)  感染,骨盆腔炎症(0.7-3%):傷口感染發生於部份經腹部子宮切除術後,糖尿病、肥胖及合併其他內科疾患之病人較易發生。其他如傷口筋膜下血腫、傷口崩裂、滲液、腹水溢流等等。

(3)  腸道受傷: 接受多次腹部或骨盆腔手術、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輸卵管蓄膿等容易有嚴重骨盆腔黏連的患者,於黏連剝離術時容易造成腸道傷害、腸道內容物溢出,可能造成嚴重腹膜炎、敗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嚴重時須切除腸道作人工造口。

(4)     泌尿道受損(0.1-1.5%): 

1.  尿液滯留:因為麻醉、疼痛、膀胱弛張、尿液阻塞或痙攣造成。

2.  輸尿管阻塞或受傷:會造成後續腎臟受損,因此為嚴重之併發症,有時須置放導尿管及剖腹探查。

3.  膀胱受損:切除子宮時,須將膀胱自子宮頸及上陰道剝離,因此容易造成胱損傷或穿孔,有血尿的症狀,須置放導尿管。

4.  膀胱陰道瘺管:較易發生於經腹式子宮切除手術。術後約10~14天會有清澈液體樣陰道分泌物,有些瘻管則於術後48~72小時產生,須置放導尿管。部份瘻管在4~6星期後自癒。 

(5)  神經損傷:如股骨神經、股外側皮神經受損造成下肢無力或錯亂性感覺異常,膀胱神經受傷、 造成解尿困難, 與直腸周圍神經受傷、造成解便困難。

(6)  伴隨輸血的危險包括:

1. 輸血感染-----愛滋病(1/200,000)B型肝炎,C型肝炎(1/3,300),寄生蟲感染等等。

2. 溶血性輸血反應-----發燒,畏寒,胸背痛,嘔吐,血壓降低,急性腎衰竭等等。

3. 血量負荷過大,鬱血性心衰竭,肺水腫,輸血性抗宿主反應,體溫過低,檸檬酸鹽中毒 (肝功能差者尤甚),酸血症,血鉀過高,輸血後紅斑,風疹塊,皮膚搔癢,呼吸窘迫及出血等併發症。 

(7)  腹部疝氣 (赫尼亞),傷口崩裂,壞死性肌筋膜炎,骨盆腔膿瘍、蓄膿,腹膜炎,形成瘢痕組織,蜂窩組織炎,腹腔內黏連,腸道痙攣性腹痛,血管栓塞,靜脈炎…..等併發症。

(8)  麻醉併發症及心肺併發症:如代謝性中毒、肺炎、換氣不足、食道插管、支氣管痙攣、心律不整、心臟停止、二氧化碳栓塞、肺水腫、右心衰竭、胃酸逆流併吸入(以肥胖、胃弛緩、裂孔疝氣及胃出口阻塞患者較常)

(9)  腹腔鏡造成的皮下氣腫、 皮下出血、 血腫、疝氣發生、下肢麻痺、 下肢水腫。

(10) 婦癌手術的併發症:術中出血、術後盆腔感染、淋巴囊腫、下肢靜脈阻塞、泌尿系統感染、及輸尿管膀胱受傷、陰道漏管,腸道受傷等。

(11) 疼痛

(12) 心理創傷 

 

手術併發症及處理 

手術併發症的處理,近年來,由于手術方法和麻醉技術的改進,預防性抗生素的套用,以及術後採用腹膜外負壓引流等措施,上述併發症的發生率已顯著減少。

我們應重視老年圍手術期術前準備及術後併發症的處理、對于65歲及以上老年婦科手術者,術後發生並症者約佔27%,以傷口裂開、和呼吸道炎症為常見。

統計分析發現預防和減少術後併發症的關鍵是縮短手術時間;老年雖非手術禁忌,但仍有較高的併發症發生及死亡,需慎重對待;對70歲以上老年患者,應按排手術經驗較豐富的高年臨床醫師進行。

統計分析顯示

1. 年齡>70歲的患者術後併發症發生率(35.8%) 較≦70歲的(21.9%)明顯增多

2. 手術時間大於2小時的患者術後併發症發生率(31.7%)≦2小時的(19.0%)明顯增多

3. 老年人的生理特點為各重要臟器趨於老化,修復能力差,耐受性減退,應激性較低,同時老年人常合併心肺等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慢支等,術後易發生併發症。

呼吸道疾病的護理  

老年人一般因肺部慢性疾病,肺纖維化後彈性降低,動脈血氧飽和度相對下降。為了防止肺炎的發生,我們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1. 充分做好術前準備,有吸煙史者,在入院後向患者耐心講清吸煙的危害及對手術的影響,使其禁煙;指導他們做深呼吸,改善肺功能。

2. 腹部手術患者,術後有13天 不能進食,加之胃腸減壓,切口疼痛,麻醉作業,這種患者術後多咳嗽無力,呼吸道分泌物多,呼吸道分泌物淤積導致肺炎發生。因此,保持呼吸道通暢是預防肺炎 發生的重要護理措施之一。鼓勵和輔助說明患者做有效的咯痰動作,協助患者更換體位,給予拍背促進排痰。霧化吸入促進並利於氣管內分泌物的排出和減輕喉頭水 腫,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

3. 保護胃腸減壓管的通暢,以免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肺部感染。盡早拔除胃管以利於呼吸運動及有效咯痰,並能減少呼吸道刺激,減少呼吸道分泌物的產生。 

心功能不全與心律失常的患者,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疼痛:隨著麻醉作用的消失,切口疼痛逐漸明顯,劇烈時心率增快、出冷汗等,同時導致血壓升高。因此,對有高血壓及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史者,術後早期即給予止痛藥。

2. 缺氧:上腹部手術切口疼痛,限制呼吸,加之麻醉的影響,均可引起缺氧。因此,高齡患者上腹部手術後應及時給氧,防止因缺氧反射性刺激引起高血壓。

3. 準確記錄出入量:根據輸入液體量、尿量、心率,必要時測中心靜脈壓。適當限制輸液量和速度,防止血壓進一步升高。

4. 高齡患者腹部手術後,易引起心、肺、切口裂開等併發症,應加強術前、術後的護理,以避免或減少併發症的產生。

 

手術併發症處理方式 :

剖腹產手術後大出血有可能需要施行兩側內腸骨動脈阻斷及子宮切除手術。

嚴重沾黏無法進行手術將採取保守處置。

傷口感染 - 傷口擴創及抗生素使用。

血管損傷 – 直接修補。

輸尿管損傷 – 直接修補如有需要將放置輸尿管導管。

因沾黏或因腫瘤侵犯, 造成小腸大腸直腸損傷 – 直接修補如有必要將施行人工肛門手術。

膀胱損傷 – 膀胱修補及尿管留置。

術中大出血 – 止血及輸血及引流管放置。

腸阻塞及骨盆沾黏 – 保守治療如有必要行沾黏分離手術。

神經損傷 – 直接修補與復健治療。

骨盆腔膿瘍及血腫 – 膿瘍及血腫引流及抗生素治療。

子宮頸癌根除手術 – 可能造成膀胱功能損傷,將來可能需要留置尿管一到二個月,能否移除視膀胱功能恢復情形而定。

肌瘤切除手術 – 可能因為肌瘤的大小與位置或腺肌瘤,使得子宮無法保留將採取子宮切除手術。

卵巢囊腫切除手術 – 可能因為腫瘤侵犯過大以致無法保留將採取全卵巢切除手術。

肺臟可能會有一小部份塌陷失去功能,以致增加胸腔感染的機率,此時可能需要抗生素和呼吸治療。

腿部可能產生血管栓塞,並伴隨疼痛和腫脹。凝結之血塊可能會分散並進入肺臟,造成致命的危險,惟此種情況並不常見。

因心臟承受手術及麻醉之壓力,可能造成心臟病發作,也可能造成中風。

 

剖腹產手術的併發症: 

剖腹產手術率的提高,對降低母兒死亡率有顯著成效,但有術後出血、敗血症、肺栓塞等嚴重併發症,且子宮有疤痕,再孕有子宮破裂的可能,因此,對剖腹產手術不僅要考慮近期併發症,尚應考慮遠期影響。

剖腹產手術中併發症有:仰臥位低血壓綜合症,術中異常出血、失血性休克、羊水栓塞、剖宮產手術損傷。 

術後併發症有:發熱、腹脹、腹痛、腹壁傷口裂開、瀰漫性腹膜炎、血栓性靜脈炎、子宮刀口感染裂開、晚期產後出血、子宮節除等等。 

另外,經陰道產兒,由于經歷反複的宮縮影響和產道的壓迫,在娩出的程序中,便發生了一系列形態的特別是適應功能方面的變化。而未經陰道影響的剖宮產兒則很 少發生或沒有這種變化。因而,常表現為反應遲緩或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等,新生兒亦發生呼吸困難、低血氧症、甚至窒息。 

剖腹產手術後除了恢復時間較久,住院時間較長,又因剖腹產開刀前必須留置導尿管,也會增加泌尿道膀胱炎的可能性,有時候也會造成短期膀胱功能喪失或減退。另一方面,剖腹手術之施行,日後造成腸沾黏,大網膜或腹壁沾黏都有其可能性。 

剖腹產對於未來懷孕也會造成不同程度之影響,包括前置胎盤和粘黏性胎盤的發生率也會增加,這兩種併發症往往會造成產前產後出血。另外剖腹產手術後,傷口癒合的時間比自然生產更久,而且在子宮上留下的傷口疤痕,在下次的妊娠過程中,有可能造成子宮破裂,發生率為1% ; 一旦發生,產婦及胎兒之死亡率很高。 

另外,剖腹產要承擔手術和麻醉的風險。

1. 剖腹產出血量是陰道分娩出血量的一倍

2. 臟器損傷如腸管損傷,膀胱損傷,輸尿管損傷等

3. 羊水栓塞

4. 術中出血及術後傷口感染

 

遠期併發症包括:

1. 子宮旁粘連

2. 腸管粘連

3. 產後慢性腹痛

4. 貧血

5. 活動力減弱 

 

預防婦科手術後合併症發生的輔助方法 

  翻身動作

目的: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腸子蠕動,避免腰酸背痛的情形發生

方法:若想翻向右側時先將身體略向左移,將左手拉向右側床欄,在慢慢將身體翻向右側即可(可請家屬在旁協助)

時間:手術後清醒時即可動作,建議每1-2小時翻身一次

 

  深呼吸運動

目的:促進手術後肺部擴張

方法:

是指完全吸氣時擴大腹部,而呼氣時則收縮腹部肌肉

 

1. 手術後於床上採半坐臥姿,雙膝屈曲以利腹部肌肉放鬆

2. 由口鼻緩慢平順的深吸一口氣,當肺部充滿空氣時同時腹部也往外突出

3. 摒氣計時5

4. 在由口鼻呼出所有的氣體

5. 時間:手術後清即可開始

 

  咳嗽運動

目的:促進痰液咳出,預防手術後肺炎發生,肺部擴張不全

方法: 咳嗽前以手指交叉緊緊按住傷口(圖2-1)或用枕頭壓住傷口也可使用束腹帶,減輕咳嗽時震動傷口,咳嗽前深吸一口氣,使腹部挺出閉住氣,用腹部力量咳出,鼓勵在咳嗽先做深呼吸運動刺激咳嗽運動反射

時間:手術後清醒即可開始

 

  肢體運動

目的:助血液循環,促進肺部擴張,保持肌肉力量

方法:彎曲、伸展每個腿部關節(圖3-13-2),尤其是髖、膝、踝關節

時間:手術後清醒即可建議每小時活動一次

 

  早期下床活動

目的:手術後早期下活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助傷口癒合

方法:先將床頭搖高,使身體採半坐臥姿,在將身體緩慢朝床緣移動,坐約15分鐘無頭暈不適的情形(圖4),即可緩?下床活動,同時需有人在旁協助,預防跌倒發生

時間:手術後一天,愈早下床活動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