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CJ Tseng

                    曾志仁醫師的網頁   -   衛教園地

 

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


 

賴漢明

 
 

 

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可以說是一種無聲無息的疾病,同時也是一種進行性疾病,所以我們應該用更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它,藥物的治療自然有其必要性。目前,在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上,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為「抑制骨質流失」,為當今治療的主流;另一為「促進骨骼成長」,目前尚無令人滿意的結果。

抑制骨質流失藥物

1.鈣製劑: 鈣元素在中、老年人可經由抑制副甲狀腺素,達到抑制蝕骨細胞及骨代謝的作用。而且鈣質也是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可說是一種骨本,在年輕時就要開始貯存骨本,年老時要注意如何保本。一般每天鈣質的建議攝取量如表示。

鈣質的攝取最好著重於天然食品補充,如奶製品、小魚乾、髮菜等。若飲食攝取不足,可考慮服用鈣片,一般鈣片有碳酸鈣、乳酸鈣、磷酸鈣、檬檬酸鈣,劑型及用量仍需請教醫師不宜自行服用。

2.維生素D: 維生素D的最主要作用,在幫助小腸的鈣吸收,但對骨細胞的成熟與機能也有作用,即使是使用小量的未活化型維生素D與鈣片於老人,法國的報告顯示骨密度的減少趨緩,骨折率減少。

日本的醫療界習慣使用以大部份活化的1a(OH)D3,此劑在體內很快就能被肝臟完全活化成1.25(OH)2D3,據報告有維持骨質密度的能力。紐西蘭的報告,認為使用中量的1.25(OH)2D3(0.25mg b.i.d.)加上鈣片,可維持骨質密度並減少脊椎骨折率。若前述維生素D受器基因的重要性確定,此類藥物或許適用性會更大。使用較大量的非活化型維生素D,或是任何劑量的活化型維生素D,均應避免維生素D中毒的發生,宜定期測定尿鈣及血鈣濃度。

3.雌性素: 雌性素透過造骨細胞內的受器,調解造骨細胞分泌特殊的介質,來抑制蝕骨細胞。女性在停經後的快速骨骼減少,與雌性素的快速消減有關。

雌性性的主要副作用,在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有增加,但由於大多經過內膜增生的階段,且屬分化良好者為多,一旦診斷治療不難,也很少轉移,而乳癌及其他癌症並不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生,若病人是雌性素和黃體素合併使用,則反而較平常婦女少。只是有些黃體素劑會影響血脂質的代謝,對冠脈症可能有不好的效果。若以最常用的口服劑型——結合性馬雌醇(premarin, conjugated equine estrogen)來看,每日0.3125毫克以下的劑量是不夠的,每日0.625毫克就與1.25毫克的效果差不多,但因每人的需要量不一樣,不妨定期測量血或尿中的骨代謝指標以及血中雌二醇濃度來調整,雌激素和黃體素併用的方式有許多種,有的較易有定期出血,有些則否,可視情況選用,即使沒出血,黃體素也有減少子宮內膜增生與減少內膜癌的作用。子宮已切除的婦女,沒有必要使用黃體素,雌性素也可以持續使用,不必作週期性停用。雌性素對骨骼的保護作用,於停經後約15年內效果最大,其後骨骼不再快速流失,效果就減少。但對保護冠狀動脈而言,其作用則是持續的,因此若病人願意,並沒有研究報告老人不適用雌性素。

目前知道雌性素除了可以減緩骨質流失外,尚可能因其對血管的直接作用或因其改善血脂情況,而間接對心臟血管產生保護作用。雖然目前仍沒有強烈明顯證據顯示其與乳癌的發生有關,婦女仍應定期自我乳房檢查,必要時作乳房超音波或X光攝影檢查,並應定期作子宮抹片檢查,甚至病理切片檢查。

近日有其雌性激素衍生物「選擇性雌性素受體調控物」(簡稱SERM)問世,保有雌性素其作用在心、骨的優點,而無在乳房、子宮等副作用,已經由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委員會通過,但其對骨鬆症的治療仍拭目以待。

4.抑鈣素: 臨床上使用的是魚類的抑鈣素,包括鮭魚及鰻魚抑鈣素,因其單位強度較高,而且在人體內半衰期較長,魚抑鈣素可直接抑制蝕骨細胞,減少骨骼的流失;另外經神經系統的受器,減少疼痛的強度,所以對防止骨質疏鬆症及骨折的疼痛都有效果。每日或隔日以50至100單位注射就可,其副作用不多,少數人只有噁心、潮熱紅、或手癢等症狀。由於是蛋白質,所以只能以皮下、肌注、或靜注打針,或經黏膜吸收的噴鼻劑方式給予,費用也較高。目前台灣只有鮭抑鈣素,多用於骨折發生後,病人的骨疼痛常有明顯的改善。抑鈣素同時有止痛效果、安全性高,唯受價格考慮的限制。臨床上亦應同時補充鈣,以避免副甲狀腺素升高。

5.雙磷酸鹽類: 二磷酸酐類藥物(bisphosphonate)基本結構為-P-C-P,為焦磷酸酐-P-O-P的衍生物。其基本作用在於抑制蝕骨細胞的徵召及成熟,以及抗拒各種磷酸的消化,所以可以對抗蝕骨作用,此類藥物有多種製劑,各有不同的強度及代謝方式。原來只用於人體的變形性骨炎(Paget's disease)及癌症病人的高血鈣症,近年來大規模試用骨質疏鬆症。最早上市的一種製劑Etidronate於1990年左右,曾有歐美分別報告可減少脊椎體骨折的發生,以及維持骨質密度,甚至略增加骨密度,因而備受矚目,但使用第3年之後,骨折率似乎與對照組相同,所以澆了眾人冷水。但是Etidronate是此組藥物中唯一會抑制骨骼鈣化的,大量使用時甚至會導致軟骨症。

Forsamax(福善美)是此類藥物的亮眼新星,3年的臨床試驗可提昇脊椎骨密度8%、股骨頭6%,而且脊椎及髖骨骨折至少減低一半。但此藥物的服用需嚴格遵循醫囑,一般耐受性良好,約1%左右病人可能產生食道炎,而且服用過量會導致低血鈣症。

造骨性藥物

1.氟化物: 氟離子可以直接刺激造骨細胞,促進骨骼的造骨作用,但是氟離子也會和骨骼內的磷酸鈣鹽形成複合結晶,在濃度高時,也可抑制鈣化作用,造成臨床上的「氟骨症」。過去以氟化鈉(約含氟45毫克)的劑量下,脊椎體密度每年可增加10%,在第4年時達到原來的140%,而接近正常年輕人的數值,但是脊椎體的骨折率與對照組比較則未下降。在歐洲使用者眾,他們認為較小劑量使用有益,可一方面增加骨骼的量,一方面骨骼代謝不至太快而造成不好的影響。由於上述的現象,氟化物目前在治療骨質疏鬆症的地位尚未確定。由於氟化物便宜、可口服等特性,期能找到最合適的劑型、劑量及用法。

2.副甲狀腺素: 以間接性皮下注射法,在人體及動物可見到骨骼量略為增加。近年來以重組性基因方式,得以大量合成副甲狀腺素,使臨床使用變為可能。目前已有副甲狀腺素上市,但僅供臨床試驗用,用於治療目的尚待研究。

3.同化類固醇: 同化類固醇(anabolic steroids)因刺激骨骼形成,增加血色素及增強肌力,故被用於年老的嚴重患者、或因缺乏男性激素的「男性骨質疏鬆症」患者。唯使用於女性會因其副作用,如多毛症、聲音改變、男性化等,而限制了它的長期使用。此外,脂蛋白異常亦應注意。

4.週期性或Cohort療法: 「ADFR」處方,這是一種「理論性」的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良方,最先由Frost所提出。首先以一些藥物,如neutral phosphate、或活性維生素D3、或PTH、或甲狀腺素刺激(activate)骨骼進入活動期,繼而在骨溶解作用減緩進行(depression),接著骨代謝週期會進入骨形成階段,此時不給任何藥物讓其自動造骨(free-running bone formation),共約3個月(100天),整個骨代謝過程(remodeling cycle)完成,再重覆以上治療,如此,多個週期以後,骨質將會持續增加。理論上此法相當不錯,為各階段的用藥包括何種藥物、劑量、天數、給藥方式等,仍未有一定論,有待將來的報告發表方式方知。

以上兩大類藥物,在臨床上可以合併使用。大多數的病人均應使用鈣片,停經期前後的婦女應多考慮使用雌性素,老年女性骨鬆嚴重患者,如不願使用雌性性或是使用有不良反應者,可以考慮使用「雙磷酸鹽類」特別是Forsamax,乳癌患者又有骨質疏鬆症時,雙磷鹽類也是較好的選擇,如有脊椎壓迫性骨折合併疼痛者可優先考慮抑鈣素使用。因為上述的藥物各有其不同的作用機轉,合併使用並無抗拮的作用,有時效力可以加成,例如對氣喘病人使用中或低量類固醇者、鈣片、維生素D、抑鈣素三者合用,保護骨骼的效力最大,使用維生素D和鈣片,也較只用鈣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