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顯微侵襲癌治療計劃書(Protocol
CXCA102)
(1)
檢查建議
我們建議您應接受下列詳細檢查:
þ症狀問診:
早期子宮頸癌的症狀包括持續的陰道分泌物、性交後出血或間歇性出血,這些輕微而非特異性的症狀經常為病患忽略,有些侵襲性子宮頸癌甚至沒有症狀。子宮頸抹片則是篩檢子宮頸癌前病變或微侵襲子宮頸癌的方法,並不適用於確認或排除已經高度懷疑是子宮頸癌的病灶。
þ身體檢查:
首先我們會測量您的體重、血壓、心跳、體溫等基礎資料
婦產科醫師可以先執行骨盆腔內診
以瞭解您的骨盆腔、子宮、陰道、
與子宮頸狀況。
如果醫師無法藉由詳細的內診決定兩側子宮頸旁組織是否已經有因癌組織轉移導致的硬結,可使用麻醉下的內診檢查
(examination under anesthesia)
進一步確定。
þ陰道鏡檢查與切片:
經由目視或陰道鏡檢查直接觀察子宮頸表面是否有型態上的變化;對於可疑的病灶,子宮頸切片是簡單而能得到明確診斷的方法。因此,診斷子宮頸癌最確切的方法是子宮頸切片。
假如子宮頸切片不足以確認是否為侵襲癌或是需進一步確定顯微侵襲的可能時,可採用子宮頸錐狀手術。
þ血液生化檢查:
建議需要做生化檢查,
以瞭解您的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狀況、血糖等。
同時建議需要檢驗血液,
以瞭解您是否有貧血、白血球狀況、
是否有感染、是否有凝血問題、是否有血小板過少等。
我們葉葉也建議應檢驗您的小便,以瞭解是否有異常。
þ胸部X光檢查、
與心電圖檢查:
建議需要做胸部X光與心電圖檢查,
以做手術前的安全評估。
þ腫瘤指標生化檢查:
子宮頸癌的腫瘤指標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SCC-Ag)
或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對於鱗狀上皮癌,CA125
及CEA
對於腺細胞癌,可以作為治療前評估腫瘤進展程度的參考,治療前腫瘤指標超出正常值的病患,治療後也可以使用該指標評估治療效果及作為追蹤的工具。
þ影像檢查:
子宮頸切片已經確診為侵襲性子宮頸癌,就應接受下列詳細檢查:
包括影像超音波檢查、電腦斷層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
、或核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來評估淋巴結的狀況。
(2)
治療建議
我們建議最合適您的治療為:
þ子宮頸圓錐切除手術
þ根除性子宮切除合併骨盆淋巴結摘除術
治療建議的依據:
上述的治療建議是依據『台灣婦產科癌症臨床指引
』、以及『美國NCI婦產科癌症臨床指引
』的子宮頸癌治療建議所提出。
建議您和您的主治醫師討論,
選擇最合適您的治療方法。
治療流程:

治療目標
n
我們治療的首要目標是:
(1)
避免子宮頸癌導致您的生命喪失,
延續您的生命。
(2)
減輕子宮頸癌導致的併發症,諸如:
陰道大量出血、尿毒症等。
(3)
提升您的生活品質。
n
提高治療成功率的方法:
請與您的治療團對充分溝通、請充分配合治療計畫的執行
重視日常身體健康的維護、強調疾病預防的重要
(3)
治療說明
þ
手術治療
þ
3.
FIGO
分期IA2:
þ
執行較小範圍
((Modified Radical
hysterectomy)
或第二型
(Type 2) 的根治性子宮切除手術、和骨盆淋巴結摘除或併主動脈旁淋巴結取樣。子宮頸癌的根除手術是需要切除全部子宮,子宮頸、一部份陰道、子宮頸旁邊的軟組織、以及後腹腔的淋巴腺等。早期的子宮頸癌,以手術治療為主。
□
根治性手術後的輔助治療
□(1)接受根治性子宮切除及淋巴結摘除手術之早期
(FIGO 分期IA2-IIA)
子宮頸癌病人,手術標本的組織病理檢查如果呈現淋巴結轉移、腫瘤組織侵襲達子宮頸旁組織或手術標本邊緣時,病患的預後明顯較差,建議根治性子宮切除手術後、應接受術後輔助治療。
□建議手術後輔助治療的方法為:應接受同時合併cisplatin及骨盆放射線治療。
□(2)病理檢查沒有呈現淋巴結轉移、腫瘤組織侵襲達子宮頸旁組織或手術標本邊緣等復發高風險因子,但具有如腫瘤組織侵襲已達子宮頸基質的外1/3、腫瘤組織侵入微血管或淋巴管腔
(Capillary lymphatic space involvement, CLS)
或子宮頸腫瘤較大等中度風險因子者,是否需接受術後輔助療法,仍無定論。對於具如上之中度風險因子的病患,建議應與您的醫師討論後決定是否安排術後輔助性放療。
□(3)單純式子宮切除後意外發現有子宮頸侵襲癌
單純式子宮切除而意外發現有侵襲癌
(FIGO 分期為IA2 或更高)
時,治療方式應視手術標本邊緣是否有腫瘤組織侵襲決定。
若有腫瘤組織侵襲,建議施行放射線治療和陰道近接治療;如果沒有腫瘤組織侵襲,可選擇放射線治療或子宮頸旁組織全切除
(complete parametrectomy) 及淋巴結摘除,並切除適當範圍的上段陰道。
如果第二次手術的病理檢查發現淋巴結、子宮頸旁組織及陰道邊緣皆無殘留腫瘤組織,可以不需輔助治療。
假如淋巴結、子宮頸旁組織或陰道標本邊緣有腫瘤組織侵襲,建議依據上述,給予同時合併cisplatin
及放射線治療。
治療子宮頸癌可能的併發症
(1)
子宮頸癌手術可能的併發症包括有:
1.
在開完子宮根除手術後,通常要住院一~二個禮拜。在動完手術後幾天,會有排尿困難、腸子蠕動不正常,下腹部痛,在一~二個月內通常會恢復正常。這些手術後短暫的併發症多數會逐漸復原痊癒。
2.
婦女如切除掉子宮,月經就不會再來。若卵巢被切除或因治療而機能受損的話,就會產生停經期的生理變化。
3.
手術後的膀胱解小便困難、需要一段時間放置導尿管、
或是多次導尿、
與膀胱訓練。
4.
手術後長期的頻尿、漏尿等症狀。
3..便秘、與解便習慣改變。4.下肢容易水腫,淋巴循環不好。5.膀胱、輸尿管、
與腸道受傷、形成漏管等。
減輕手術可能併發症的方法:
由於上面所說明的這些併發症,常發生在現在一般現今的子宮根除手術,所以為了減輕併發症的發生,
我們採用改進新的手術方法-
神經保護式的子宮頸癌根除手術法,
這項新的手術方法可以減輕併發症的發生。
併發症的發生少於5%。輸血的機率也少於5%。
詳細內容請諮詢您的主治醫師,並同時請參閱附件的說明。
(2)
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與照射的部位範圍大小及劑量有關。
1.
常見的急性副作用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頻尿,排尿困難,裡急後重等。通常是可以恢復的,且大部份可以用藥物來減輕症狀。
2.
慢性副作用有直腸結腸炎
,直腸結腸狹窄
,腸阻塞
,尿失禁,膀胱炎,不孕等。
減輕放射線治療副作用的方法:
大部份在治療結束半年後發生,通常是無法恢復,但有些可以用藥物來改善。
正因為慢性副作用的傷害很大,因此在治療的同時,要對其他正常組織設定容忍劑量,以減輕傷害。
治療後的追蹤
:
子宮頸癌完全治療後的追蹤檢查,包括身體狀況的詢問、理學檢查
(包括詳細的骨盆內診)
以及抹片檢查。
追蹤時間計畫:
前兩年每三個月一次抹片檢查;
第三年每四個月一次;
第四至五年則每六個月一次,以後每年一次。
追蹤檢查項目計畫:
1.
以抹片作為追蹤,每三個月至六個月重做一次抹片檢查與陰道鏡,看是否需再近一步處置。
2.
血清SCC-Ag、CEA、CA-125
等腫瘤標記之定期追蹤。
3.
可依病人情況決定是否每六個月全血球計數
(CBC)
及血清腎功能標記
(BUN, creatinine)
檢驗。
4.
每年可給予胸部X
光檢查,及依病人情況決定是否安排電腦斷層檢查。
預期治療成果
臨床上治療預後必須根據臨床分期為依據:
子宮頸原位癌(CIN3)的治療成功率高,都可達95%以上。
子宮頸侵襲癌五年存活率如下:
Stage 1: 80-85% cure rate
Stage 2: 50-55% cure rate
Stage 3: 30-35% cure rate
Stage 4: 10% cure rate
治療後如何自我照護?
自我照護之注意事項
1.
治療後2個月內勿行房事或劇烈運動如騎馬、有氧舞蹈等,且宜多休息,勿做粗重的工作。
2.
當治療後2週內有較多分泌物流出及微量出血,須使用衛生棉墊,並經常保持乾燥,且勿坐浴或陰道灌洗。
3.
若有下列情形,請立即回急診或門診就醫:大量出血〈超過月經量〉,發燒,分泌物有異味,嚴重腹痛。子宮頸癌完全治療後的追蹤檢查,包括身體狀況的詢問、理學檢查
(包括詳細的骨盆內診)
以及抹片檢查。
治療後的復健與心理支持:
子宮頸癌完全治療後的追蹤檢查,包括身體狀況的詢問、理學檢查 (包括詳細的骨盆內診)
以及抹片檢查。
我們建議您在接受完全的治療後, 需要調適自己的生活, 曾重新建立新的未來。
在您可忍受的範圍內多活動,因為活動身體可以使自信增加,幫助你減少壓力及促進你的食慾。
家人與朋友給病患的關懷是很重要的,藉由良好開放的溝通,您可以幫助您的親友改變一些錯誤的觀念,讓您和您的家人可互相幫助,一起面對問題。在您可忍受的範圍內多活動,因為活動身體可以使自信增加,幫助你減少壓力及促進你的食慾。
面對壓力時可以做放鬆技巧來轉移注意力:找個朋友聊聊大、想像、做深呼吸、行肢體身體伸展放鬆運動、玩簡單的遊戲、觀賞喜劇電影或到人群較少的地方散散步。
另外在這段時間裡,您面對了疾病和治療的雙重壓力,除了家人的陪伴及鼓勵外,專業人員詳盡的解釋與照護,也能使您在治療過程中感到安心,減輕對治療不適的恐懼感,在完善的醫療體系下,我們期待每位病人都能獲得最完整的治癒目標。
若您和您的家屬有任何健康醫療問題及建議時,歡迎您隨時來本院或來電洽詢,我們有專業且熱忱的留護人員為您服務。
|